青春的力量燃爆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

2019-12-18 10:16:46 65

青春的力量燃爆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

  “今天我和小伙伴一起进山捡垃圾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我在行动。”在“绿色生活每一天,打卡环保夸夸圈”微信小程序中,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戚宇婷完成了她的第19天打卡。

  “环保夸夸圈”是北京化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设计的微信小程序,10月22日上线,通过这个小程序,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可以进行在线环保打卡、微行动交流,截至今日,共产生了1152篇环保打卡日记。

  “环保夸夸圈”同时也是北京化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参与第15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的方式之一。在北京,还有很多这样的高校环保社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这场环保“盛宴”中。

  线上线下齐发力,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响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PRED协会、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等高校环保社团的数十名志愿者,青春洋溢的脸庞出现在镜头里,共同喊出了第15届“文化季”的主题——“聚合青春力量,共筑绿色未来”。

  这个时长60秒的视频中,第15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13项活动不断闪过,包括环保涂鸦、废旧品工艺大赛、环保模拟法庭、环保定向越野等。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工作人员李海兵介绍说,为了宣传本届文化季,他们利用了“抖音、快手、B站、豆瓣“等年轻人偏好聚集的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花样”宣传,这也成为本届“文化季”的亮点。

  许多大学生表示,本届文化季活动形式更多样,传播更精准,参与环保的方式更便捷。

  “今天又是光盘的一天”,“天气冷了,要自带保温杯,拒绝一次性纸杯”,“我用废弃的泡沫箱做了小手工”,“减少资源浪费,我选择绿色出行”……在“环保夸夸圈”中,每天都有同学分享着自己的低碳环保行动。

  在环保涂鸦的现场,大家纷纷向微博直播人员发送自己拍摄的作品,最终收集到活动现场照片、视频近160个,通过微博的图文直播,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也增强了公众互动和参与的积极性。

  线上注重形式创新,线下则加强成果展示。

  李海兵介绍,“这届‘文化季’注重线上参与和环保成果展示。比如通过环保打卡活动,号召大学生及社会公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征集不同形式的环保类视频,通过强化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公众参与活动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提升活动整体传播效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蒲公英青协王晓昊,今年第一次参加“文化季”,对他而言,文化季活动十分新鲜。“除了‘环保夸夸圈’,还有走出校外,检测水质的乐水行。我们参与环境保护变得更容易简单。”王晓昊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蒲公英青协在昌平六街小学开展环境支教活动。董文豪供图

  通过参加活动,在校大学生既增强了环境意识,还推动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3所学校的环保社团分别在各自学校举办了“回箱计划”——送纸箱回家活动,3天时间里共回收快递纸箱5200余个。

  据了解,本届高校环境文化季共有资源回收、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竞赛比拼、创意设计五大板块,线上线下相补充,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从校园走向社会,扩大影响力

  “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是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指导,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联合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在首都高校范围内举办的大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自2004年开始举办,如今已是第15届。多年来,“文化季”已发展成为北京高校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首都高校生态环境教育和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活动不断推进,很多高校环保社团将关注的目标从校园扩展到了社会,他们走进社区、街道,走到居民百姓身边,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壮大了环保战线。

  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绿芽环保协会走进北京市昌平区金隅万科小区、东关南里小区,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为了美化社区环境、宣传生态环保知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大学生,和环保从业者及周边居民一起,用手中的画笔在社区街道的墙面上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环保漫画……

  在这个过程中,环保社团也不断成长,强调形式创新,增强活动与生活的契合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蒲公英青协承办的乐水行活动,组织志愿者对大运河北沙河和南沙河段进行水质监测,通过测水,了解身边水资源情况。

  董文豪是其中的一员,曾多次参加乐水行活动。他告诉记者,除了清理河岸两旁的垃圾,他们还把测水活动与支教活动相结合,分段分层次设计河流保护科普课程,在昌平六街小学进行支教。

  活动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一次次环保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还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推动了公众参与。

  在昌平社区,老人和小孩在垃圾分类小游戏中获得了快乐;在社区街道,接孩子放学的妈妈,看到墙上新出现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漫画,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董文豪觉得,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只要去做,就能以自身行动影响身边人,进而影响社会。”

搭建高校环保社团交流平台

  李海兵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文化季”,协助各高校环保社团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骨干力量培训、活动实践锻炼等,提高它们的活动组织能力。

  这对于高校环保社团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大家不仅展示着各自的社团风采,也积极学习借鉴,开阔思路,获得了丰富的环保体验。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王旭新宇告诉记者,“‘文化季’期间,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接连开展,我们仿佛打破了次元壁,不仅参与外校的活动,还吸引外校同学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在环保项目上对技术的注重,专业性很强,让她大开眼界。“

  北京化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的‘重塑新生’项目,用机器将收集来的塑料制品制作成新产品,解锁了资源循环的新方式。”王旭新宇说。北京化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刘滨说,“双十一期间的纸箱回收活动,我们就借鉴了北京科技大学绿盾环境协会的做法,不仅将活动时间延长,还对回收纸箱依据破损程度进行分类,既扩大活动影响力,还提高了回收效率。”

  董文豪则在“文化季”活跃的氛围中,找到了很多知音。“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地以实际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把环保的态度融入生活,提高认知与行动的统一性。”董文豪说。

  多年来,文化季从活动设计、组织到活动实践、推广,全程均由大学生们策划实施,高校环保社团日益成长为推动北京环保公益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热爱环保的青年人提供了“舞台”。


友情链接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